GCN hardware summary

GCN文章总结

有没有可能出现新的数据压缩方式适配GCN的处理模式

[TOC]

UWB-GCN: Hardware Acceleration of Graph-Convolution-Network through Runtime Workload Rebalancing

最早的一篇文章,提出了GCN推理加速的一个最早的设计。主要关注点在数据稀疏以及load balance。

首先是baseline 设计:这个设计也是最早的GCN加速器,然后在baseline的基础上进行workload rebalancing.成为最终设计。

首先在计算模式上,先计算AXW的时候分为两种方式,(AX)W或者A(XW),由于不同的稀疏度,A十分稀疏,X一般稀疏,W比较密集,这里选用A(XW)的计算模式,这样两步计算中都会是SPMM(Sparse Dense Matrix Multiplication), 计算workload会比较小。

SPMM具体的计算方式:由$A\times B = C$变换得到:

$C=\left[\sum_{j=0}^{n-1} A_{j} b_{(j, 0)}, \sum_{j=0}^{n-1} A_{j} b_{(j, 1)}, \ldots, \sum_{j=0}^{n-1} A_{j} b_{(j, k-1)}\right]$

具象表示:()

workload的分配,在假设数据按照行均匀分布的前提下,每两行的数据(3个非0数据)分配到一个PE。

并行化处理的一个划分:

同时他这个一次处理一列带来的效果是:

  1. 很好地提高并行度,可以流水线操作,一次一列交替执行。
  2. 减少片上存储,不需要同时存储整个图,而只需要其中的一列。

主要的架构设计如下:

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:

  • sparse-matrix-memory (SP-MMeM)

    SPMMeM buffers the input sparse matrix A

  • dense-column-memory (DCM)

    DCM buffers the input dense matrix B .

  • task-distributor & Queue (TDQ)

  • PE-array

  • accumulation-buffers-array (ACC).
    ACC buffers the partial results of the resulting matrix C for accumulation.

其中根据稀疏程度TDQ分为两类,在通常稀疏的时候(50%左右),为TDQ1,上图左边。在十分稀疏的时候(90%以上)为TDQ2。

TDQ2采用多级Omega路由网络,同时考虑到MAC可能需要多个周期进行计算,可能会产生RaW冒险,因此两者都配备RaW检查其和Stall Buffer,其处理思路类似于处理器中的scoreboard。

主要的处理顺序是:

  1. 首先计算$X\times W$的时候,是一个一般稀疏矩阵跟密集矩阵相乘,使用TDQ1。
  2. $X\times W$计算的结果中,每计算好一列就可以送到下一个计算序列中,也就是$A\times (X \times W)$这个时候A是极度稀疏矩阵,采用TDQ2进行分发。

由于以上处理方式是建立在load balance的基础上,现在作者主要解决的问题是load imbalance。其中有两种主要的imbalance方式,如下图所示:

  • Local imbalance 主要是相邻的两行之间会有跳跃,也就是波动。
  • Remote imbalance 或者可以说波动的特别大,集中在某些特殊行

两者的稀疏统计直方图可以显示如下:

为此作者进一步改善,提出两种方式解决这个不平衡问题:

  1. Dynamic Local Sharing

    因为这个解决的思路就是将一个比较多的区域平均分到邻域,这也是无法处理Remote Imbalance的原因,

  2. Dynamic Remote Switching

    Remote Imbalance的这个因素需要提前调整一下,加上一个switch操作也就是将特别密集的图调整到其他空白的区域,由此形成local imbalance,进而可以使用上一种方式进一步调整。

过程如下:

HyGCN: A GCN Accelerator with Hybrid Architecture

主要点是在GCN的推理阶段,分成两个阶段专门进行优化,一个是Aggregation,另一个是Combine,这两个阶段可以以流水线方式执行。

首先是在Aggregation,一个节点的邻节点(相隔k个元素,k一般为1,2.)会将他自己的feature聚集给这个节点,这一部分的数据往往是依赖于图的结构,非常irregular和dynamic。而在Combine阶段,则主要执行MLP(Multi-Layer Multiplication )操作,也就是CNN中的全连接操作。主要进行矩阵向量相乘。这部分数据模式是static和regular的,与Aggregation完全相反。

从并行度角度出发:

  1. feature vector 长度更长且多变,可以实现更好的intra-vertex parallalism.
  2. GCN中参数可以共享,进而可以在Combination阶段实现inter-vertex parallelism.

整体架构:

分为四大块:

  • Aggregation Engine
  • Combination Engine
  • Coordinator
  • Memory Access Handler

Aggregation Engine

  • interval shade graph partitioning

    通过数据复用来减少数据的不规律性。

  • window sliding-shrinking methods

    利用稀疏特性来减少数据访存。

这一部分主要是因为Aggregation阶段数据极度不规律已经动态变化,在DRAM中的读取比较杂乱,数据读取耗能大。

  • 使用了gather-based methods

    相比scatter-based methods,这一方法主要是在同步耗能更少。然后结合Edge-Centric PM来增加并行度处理。

  • vertex-disperse processing mode

    相比vertex-concentrated,一个顶点的工作负载都分配给单独的SIMD core。这样的方式延迟大同时负载不均衡,效率低以及浪费了并行度。因此选用vertex disperse。

  • 图划分和稀疏减少

这一部分主要是包括图a的划分,然后进行滑窗操作(顶行对应有数据的地方)然后进行window shrinking(底行回缩到有数据的地方)

Combine Engine

  • Multi granular systolic array
  • 复用参数

这一部分数据比较规律,主要问题是不同线程之间数据复用和同步耗时长。

  • 然后使用MVM-Centric PM 来并行处理MVM计算。

提出了两种模式:

  • Independent Working Mode

    图a这种方式对应了低延时,

  • Cooperative Working Mode

    图b这种方式对应了低能耗

Coordinator

这一设计主要在优化从DRAM中的读取,最开始是混乱的读取,数据地址不规律,不利用cache等发挥作用。

​ 将顺序更改为:

edges > input features > weights > output features

不过这个不跨越batch,也就是后面的batch里高优先级数据不比当前batch里低优先级的数据提前。

GraphACT: Accelerating GCN Training on CPU-FPGA Heterogeneous Platforms

这文章的专注点不同于上两篇文章,这个是在进行训练加速,以上两者是在推理阶段的加速。

核心思想是:

  1. 算法

    算法选择上是在选择合适的算法,其能够得到合适的minibatch, 资源上能够适配BRAM,作者总结了三类算法:

    • Minibatch by sampling GCN layers

      最后一层抽取b个nodes,前一层抽取a·b个nodes,第一层抽取 $a^L \times b$个nodes

    • Minibatch by sampling training graph

      直接从图中抽样,抽样的图更小

    • Remark on notation

    最后通过比较computation to communication ratio得到一个合适的训练算法:

    H. Zeng, H. Zhou, A. Srivastava, R. Kannan, and V. Prasanna. 2019. Accurate, Efficient and Scalable Graph Embedding. In 2019 IEEE International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Processing Symposium (IPDPS). 462–471. https://doi.org/10.1109/IPDPS.2019.00056

  2. 消除冗余(有点类似VLSI课程里算法强度缩减)

    消除冗余核心思想是提前计算后面复用较高的单元,根据图的特性有一些具体的算法,这里没有细看。

  3. 并行化加速

架构设计:

  • CPU performs graph sampling, and then converts Gs to Gs,softmax loss ; FPGA performs the forward and backward pass.
  • 通过合适的参数配置,一些图数据在读取到BRAM之后就能够供FPGA一直使用从第一层计算到最后一层。
  • 分为两大块,Feature Aggregation Module & Weight Transformation Module

CPU和FPGA之间的调度: